最近不少山姆会员打开APP都懵了——原本熟悉的界面突然变复杂,商品图修得发亮像加了十级滤镜,想查某款牛奶的配料表得翻三次菜单,连常买的进口牛肉卷都悄悄下架,换成了超市里随处能买到的火腿肠。更闹心的是,这APP几乎每月都更新,每次更新日志都写着“优化用户体验”,结果越更越难用,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吐槽:“山姆这是在优化,还是在考验我们的耐心?”

据极目新闻报道,这次争议的导火索是“细节里的敷衍”。有会员晒出对比图:某款芝士蛋糕的APP图片里,芝士层厚得快溢出,拿到手却薄得像纸;有人买的坚果仁,图片里颗粒饱满,实际打开全是碎渣。更关键的是,以前直接显示在商品页的配料表,现在藏到了“商品详情-更多信息-规格参数”的子菜单里,“我妈有糖尿病,每次买东西都要查糖含量,现在得戴老花镜翻五分钟,这叫哪门子优化?”一位北京的老会员说。

山姆频繁更新APP是不是在玩套路

面对质疑,山姆3日晚在社交平台回应“始终秉持会员第一”,但会员们并不买账——毕竟今年上半年,山姆就因某款饮料“配料表标注模糊”引过风波,这次又把关键信息“藏起来”,难免让人觉得“优化”是借口。有网友调侃:“要是真把会员放第一,咋不先做个问卷问问我们‘想要啥’?”

更让老会员寒心的是“山姆变了”。以前山姆的标签是“中产超市”:进口零食、限定烘焙、高品质生鲜,连购物车都比普通超市大一圈,买的是“不撞款的品质感”;现在不仅APP界面抄了某大众化电商平台,连商品都“下沉”了——原本的“网红烤鸡”“瑞士卷”时常缺货,上架的是批量生产的饼干、饮料,“花260块会员费买个‘普通超市VIP’,这不就是割韭菜吗?”一位重庆会员的吐槽,引来几百条点赞。

山姆频繁更新APP是不是在玩套路

这波吐槽早已超出“APP难用”的范畴,更像是对“山姆品牌灵魂”的质疑。有人说,以前去山姆是“买优越感”,现在是“买麻烦”;有人翻出山姆去年的财报,质疑“高管是不是觉得中国消费者人傻钱多?”在商超行业,这样的争议其实“活久见”——从来没有哪家超市,会因为APP更新和商品变化,引发对“品牌定位”的全民讨论。

说到底,不管是高端还是大众,超市的核心都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山姆如果真把“会员第一”当回事,不如先停更一次,好好听听会员的声音:是想要简洁的界面,还是花里胡哨的特效?是想要限定商品,还是大众化的选择?毕竟中国市场容得下不同风格的超市,但容不下“自我感动式优化”——要是真把“套路”当“策略”,最后只会让会员用脚投票:毕竟没人愿意为“麻烦”买单,更没人愿意为“变味的品质”买单。

山姆频繁更新APP是不是在玩套路

希望山姆能真的听见这些声音——毕竟,“山姆”这两个字,从来不是“割韭菜”的资本,而是“懂消费者”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