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日清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阿巴西耶塔加利地区的流离失所者营地还飘着隔夜的粥香,一声巨响就把所有温度炸成了碎片——这是两天里第二起针对平民的无人机袭击。
前一天晚上,州首府卡杜格利市的国际移民组织办事处先遭袭。当时几个孩子正蹲在院子里玩捡来的空罐头,5个小身影瞬间被卷入火焰,再也没能站起来。而11月1日的袭击更狠,炮弹直接砸进了收容着数百名逃难者的营地,7名平民当场遇难,其中有抱着婴儿的妇女,还有刚凑够钱买了新鞋子的少年。
“12条命,全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苏丹民间组织“苏丹医生网”的声明里裹着怒火,他们直接点名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发起了这两次袭击,“人道主义设施和流离失所者营地是战争里的‘安全岛’,现在连这点底线都被踩碎了。”但截至发稿,快速支援部队没有回应任何质疑。
这场悲剧不是突然发生的。2023年4月,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在喀土穆的冲突爆发后,战火像决堤的洪水漫过全国。两年多里,近3万人死在枪下,超过1200万人被迫逃离家乡——他们有的挤在边境的帐篷里,有的依附于国际机构的办事处,以为能抓住最后一丝安全的衣角,可现在连这丝衣角都被无人机的螺旋桨绞碎了。
“我昨天还帮隔壁阿姨看孩子,今天她就躺在地上,孩子的鞋子还挂在她怀里。”营地幸存者阿卜杜拉抹着眼泪说,他们逃了三次,从喀土穆到南科尔多凡,以为离战场远了,没想到危险换了个样子来。
战争从不是冰冷的数字。12个遇难者里,有6个孩子,最小的才3岁;有3个妇女,其中一个还怀着孕。他们不是“目标”,是想活着的普通人——是早上会帮妈妈挑水的孩子,是晚上会给邻居织毛衣的阿姨,是攒了三个月钱想买块肥皂的老人。
苏丹医生网的呼吁像锤子砸在棉花上:“停止袭击平民!开辟人道主义通道!”可在持续的战火里,这样的声音太轻了。那些躺在废墟里的人,那些抱着亲人尸体哭的人,他们要的不是声明,是能活着的明天。
两年多的冲突,把苏丹变成了“流离失所者的国度”。而这两次无人机袭击,不过是无数悲剧里的最新一页—— page 1200万+1,page 3万+12。可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碾碎的人生,是再也回不去的家。
我们盯着新闻里的“12人死亡”,更该看见的是:战争从不会放过任何人,尤其是那些最无力的人。而所谓“和平”,从来不是远方的口号,是让每个孩子能安全玩罐头,让每个妈妈能放心煮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