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7日,韩国APEC会议的会场外,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句话,让原本就紧绷的加美关系又“绷紧了一圈”——当被问到是否打算和加拿大卡尼会面时,他直截了当地说:“不想和他见面,很长时间内都不会。”
这句话不是临时起意。就在4天前(10月23日),特朗普刚宣布中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理由是对安大略省政府赞助的一则广告“极其不满”——他指责加拿大“欺性地”用美国前总统里根反对关税的言论做文章,“这是对美国的不尊重”。紧接着25日,他再放狠话: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加拿大“再加征10%关税”,还明确表示“访问亚洲期间不会见卡尼”。
另一边,卡尼的态度倒显得克制。27日在吉隆坡出席东盟会议时,他告诉记者:“自从23日特朗普宣布中止谈判后,我还没和他交谈过,但加拿大随时准备好坐下来谈。”但加拿大的行动可没停——同一天,加政府宣布限制斯泰兰蒂斯集团和通用汽车享受免关税出口至加拿大的汽车数量,直接针对美国车企“缩减在加生产”的行为反制。
特朗普的“任性”,彻底点燃了加拿大舆论。全国工会拉娜·佩恩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炮:“美方的关税威胁就是想削弱我们的经济,把加拿大的资源抢过去给美国用!”不少网友跟着吐槽:“用‘生气’当理由加关税?这哪是国与国的谈判,是小孩耍脾气!”甚至有分析人士点破:“广告争议只是表面,真正的导火索是之前没解决的贸易矛盾——从加拿大对美国车企的反制,到谈判中卡在农业、制造业的分歧,这次不过是特朗普‘借题发挥’的由头。”
APEC会议还在继续,特朗普已经把“不见卡尼”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而加拿大一边说“愿意谈”,一边攥着反制措施。是关税战继续升级,还是两边各退一步?恐怕得看谁先扛不住——毕竟,贸易战里没有赢家,最后受伤的,还是两边的企业和老百姓。
其实回头看,加美这对“邻居”的矛盾从来没断过:从之前的钢铝关税,到现在的汽车出口限制,再到这次的广告争议,本质上都是“利益之争”。但用“拒绝见面”和“关税威胁”解决问题,显然不是聪明的办法——毕竟,坐下来谈,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路径。
至于这场“贸易闹剧”会怎么收尾?只能等时间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