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眼球”的广告,藏着失泄密隐患
其实这类案例不是个例。国家安全部10月22日公开的信息里,不少商家为了“搞差异化”,把“能看军港”“靠近敏感单位”当成了“卖点”:有的酒店不仅在广告语里暗示“近距离观军舰”,还上传了多张清晰的军港设施照片;有的开发商为了证明“地段好”,用无人机航拍敏感园区的内部布局,剪进宣传视频里循环播放。这些“无心之举”,其实已经泄露了国家秘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要是拿到这些信息,很可能就能顺藤摸瓜推断出敏感目标的位置、布局甚至活动规律。

不是“引流技巧”,是“违法红线”
很多商家可能没转过弯来:我就是想卖个房卖个房间,怎么就“泄露国家秘密”了?但法律早有明确规定——《国家安全法》里写得清清楚楚,一切企业事业组织都有防范、制止间谍行为的义务。军港、敏感单位的位置、布局属于国家秘密,哪怕你没“故意泄密”,只要在广告里公开了这些信息,就是触碰了保密红线。就像之前查处的某酒店,负责人说“就是想吸引军事爱好者”,但最终还是因“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被依法处理——流量再香,也不能踩法律的底线。

别当“看客”,你也能守好安全防线
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碰到这类广告别光“看热闹”。要是刷到“推窗看军港”“毗邻某重点单位”的宣传,或者广告配图里有敏感场所的照片,赶紧记下来——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电话,或者上www.12339.gov.cn举报,哪怕是“疑似”,也能帮着把隐患堵在源头。毕竟维护国家安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是咱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流量再重要,也别丢了底线
说到底,商家想引流没错,但得选对方法——与其靠“敏感内容”博眼球,不如把心思放在服务和品质上。那些想着用“军港视角”“敏感单位”当噱头的商家,该醒醒了:一时的订单量撑不起长久的生意,守住法律的红线、守住国家的秘密,才是做企业最基本的“初心”。

就像国家安全部提醒的那样:商业广告不是法外之地。不管是酒店还是开发商,做宣传前先问自己一句——“这个内容,会不会涉及国家秘密?”答案要是“可能”,赶紧删掉;要是“不确定”,找专业人士问问。毕竟,比起“赚快钱”,“不违法”才是企业活下去的根本。

(文中案例均来自国家安全部公开通报)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