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的武汉大学文学院里,当匪我思存接过“中文创意写作行业导师”的聘书时,台下的掌声里混着两种声音——有学生对“写出《东宫》的作家”的好奇,也有老师对“实战派创作者”的期待。这位靠悲剧爱情故事火遍全网的作家,终于把“写故事的经验”搬上了高校讲台。

对很多读者来说,匪我思存的名字等于“意难平”:《东宫》里小枫跳忘川的画面,《来不及说我爱你》里尹静琬转身的背影,《千山暮雪》里童雪藏在衣柜里的眼泪……这些“虐到肝疼”的情节,让她成了网友口中的“虐文女王”。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靠悲剧出圈”的作家,早就在文学圈扎下了深根:湖北钟祥人,笔名取自《诗经》“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当过湖北省作协副,现在是省网络作协会长,还拿过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这些“专业头衔”,藏着她对写作的另一种认真。

“甜文火的时候我写悲剧,古装剧爆的时候我写现代戏。”这是匪我思存在讲座里最戳人的一句话。当年甜宠文占满各大榜单时,她写《东宫》的“be美学”;古装IP扎堆改编时,她写《乐游原》的“乱世情爱”,有人说她“逆势而行”,她却笑着解释:“追浪潮的人永远在赶下一波,守着自己的表达,才能成为被记住的那一个。”在当天的讲座上,她更把话说到了年轻人心里:“支撑我写下去的,从来不是‘赚多少钱’,是‘我想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艺术的诉求,才是创作者的根。”

其实,武大请匪我思存入职,早有“小心思”:现在很多高校的创意写作课,缺的就是“实战经验”——怎么把“灵感”变成“能打动人的故事”?怎么在流量和自我之间找平衡?这些问题,课本里没答案,但匪我思通用23部作品给出了回答:“好故事不是抄出来的,是‘守’出来的——守住自己的情绪,守住对‘真实感’的执念,哪怕和流行反着来,也能写出让读者记住的东西。”

从“畅销书作家”到“高校导师”,匪我思存的跨界更像一场“信号”:当网络文学从“野路子”变成“正规军”,最该传递给年轻人的,不是“怎么蹭流量”,而是“怎么守初心”。就像她在讲座结尾说的:“写作不是‘迎合市场’,是‘表达自己’——你写的东西,得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对网络文学行业来说,这或许是最清醒的提醒:当“流量密码”被反复拆解,当“套路文”层出不穷时,最珍贵的,恰恰是像匪我思存这样“不追潮”的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证明,好的文字从来不是“流量的奴隶”,而是“初心的果实”。而这次她走进高校,更像把这份“清醒”,传给了下一批写故事的人。

文章插图